“追热点”不仅成为了当代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,还成为了很多企业品牌营销的一种方式。用户的注意力在哪儿,品牌就在哪儿。错过一个热点,就好像错失了一个亿。
的确,“热点”营销节省了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,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品牌宣传的甜头。因此,这种传播方式被企业大量采用到营销传播上来。通过人们对热点话题的关注,成功地把品牌的文化价值和情感诉求,在不经意之间告诉受众,从而实现让更多人知道和让知道的人更喜欢的目的。
“热点”确实是个很有效的营销工具,但很多品牌却犯了“逢热点必追”的毛病。这种盲目的追“热点”营销,不但不能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,反而会被用户永久“拉黑”。
那么,企业在追热点的时候,那些热点可以追,那些热点不能追呢?
1、是否是正向的。如自然灾难、社会悲剧、政治事件、民族矛盾等尽量不要碰。比如民族英雄不要戏化,水灾不能蹭;
2、是否和品牌相关联。如果找不到关联处,不要硬蹭。生拉硬拽地把热点和品牌关联到一起,不如不做。比如蹭高考热点的时候,腕表行业可以通过“表(不要)”这个字来对考生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提醒,又有创意又有关联;
3、是否合理合法。很多品牌在蹭热点的时候会直接用当红的电影海报、明星肖像等,这种做法是侵权的;
4、是否会引发受众情绪。群众的意志一旦凝结起来,往往会变得异常敏感而又勇猛无比。即使有些事你做得是对的,语言上的歧义也可能导致一场品牌的灾难;
5、是否卡住关键时点。一般的热点如果不能在六小时关联上、十二小时完成全案传播,就没有必要做了。当然,虽说互联网唯快不破,但也不能因为快而降低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