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媒体营销 > 营销观点 > 谁断掉了内容生产者的后路?

谁断掉了内容生产者的后路?

作者:言子来源:www.lanyun2009.com时间:2018-10-12

  内容生产者提供内容,消费者付出相应的酬金,双方各取所需,生产者得到了维持其创作的资金,消费者获得了相应的知识,这本应是知识消费的正常状态。然而现实状况却不是这样。一面是大批消费者依旧通过非法途径艰难获取资源,一面是内容生产者的产品找不到销路,只能任其自生自灭,较终转化为盗版资源,流入用户手中。

内容生产

  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正常交易始终存在障碍,不少人将其归咎于人们过低的版权意识。确实,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,文化市场都极为混乱,正品无处寻找,盗版横行于世。在当时,人们很多时候只能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。久而久之,人们对盗版资源的依赖度不断提高,在一般情况下更偏向于选择盗版资源。何况,盗版资源的成本也相对较低,较之正版商品具有天然的优势。也因此,即便整个国家、社会都在倡导版权意识,打击盗版产品,却依旧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坚持使用盗版资源,坚信盗版有理,甚至嘲笑正版用户。如此态度,不免令内容生产者灰心。

  只是,用户不过是提供了需求,若没有各种平台明里暗里为盗版资源提供便利,维护版权的成本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高,以至于不少内容生产者明知道自己被侵权,却依旧不想花功夫去维权。照理说,平台为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提供平台并从中获利,平台是较应该维护内容生产者的权益的。但不少平台的是从广告费中获利的,内容方面只是平台收益中的一部分。这些平台为了提升流量获取更多的利益,自然是想将那些能产生巨大流量的内容都收入自己的平台。在无法获得版权的情况下,利用各种漏洞为用户提供盗版内容成了一种有效的方式。以视频为例,不少视频网站都是依靠盗版视频起的家绝非是一句大话,而直到现在,不少网站还在为一些视频的版权打官司。不久前,一家新入行的网站甚至直接批量盗版其他网站的视频内容,并谎称已经拥有了这些视频的部分版权。

  平台的这种行为直接分化了内容生产者。通过正常的途径用自己生产的内容获利既然如此艰难,一些人就放弃了自己生产内容,开始搬远、复制别人的成果。现如今,平台那么多,用户那么多,内容爆火的随机性又大,只要搬运的东西足够多,投放的平台足够多,总有一些内容会为他们带来收益。而搬运别人生产的内容,自然比自己生产内容要省力不少。

内容生产
  不过搬运的技术也分为几等。较初级的就是将别人的内容复制粘贴后改一下作者就投出去。稍高级一些的,则会花些功夫对所搬运的内容进行一下修改,避免自己搬运的东西被轻易认出来。再高级一些的不会直接搬远别人的内容,而是照着别人的成果临摹一个。临摹出来的东西虽然实质上与别人生产的内容没有任何区别,但却大大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。而且即便原作者怀疑了,真争论起来也很麻烦。更高级的抄袭则是完全利用一些漏洞。比如近几年爆出的几部存在抄袭嫌疑的小说,小说作者前后从几十本书中大段大段复制内容,将这些内容糅合在一起“写”成新的小说。即便网友将其中复制来的内容全都标出来,依照法律上的规定,却依旧难以判决这些作品存在抄袭。抵制抄袭、盗版内容,主要依靠消费者,但不少消费者却已经发展成了这些搬运工的追随者。这些追随者不跳出来阻碍原作者正常维权已经很难得了,又如何敢期望这批人站出来抵制盗版、抄袭作品?

  平台通过提供盗版内容,平台获得了流量,用户获得了低价商品。内容生产者、用户与平台三者之中,似乎只有内容生产者是处于利益受损的状态,而平台与用户似乎都是受益者。也因此,不少支持盗版的用户觉得盗版并没有坏处,反而对消费者极为有利。有些人甚至渴望重新回到那个版权混乱的时代。

  只是,这些人疏忽了这样一个问题:若内容生产者的权益始终得不到保护,那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从事内容生产吗?若内容生产者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,他又怎么可能去进行创作?当大部分内容生产者因为盗版问题而退出时,坚持进行创作并为大家提供内容的人还会有多少?甚至于,当这批人成为少数时,他们会不会利用这种不正常的状态,利用内容的稀缺性,借机从消费者身上榨出更多的利益呢?

文章来源:蓝韵网络,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:

TAGS
推荐阅读

与蓝韵项目经理通话
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格式

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

在线咨询
 
提交成功
关闭浮窗